陈郁 (1901年)

陳郁近照

陈郁(1901年11月11日—1974年3月21日),原名陈旭贵,男,广东宝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國工人運動領袖。

生平

1901年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南头陈屋村,年轻时做过各种杂工,改名为陈郁,还做过水手。1922年起开始从事工会工作,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7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主席。1930年7月六届三中全会被选为党中央委员。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2月被停职。1931年6月被派到苏联列宁学院学习。1934年受打击,被下放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做工人。1939年11月被平反,1940年2月返回中国到中央党校一部学习。中共第七屆候補中央委員。

抗日战争勝利后陈郁被派到中国东北。任中共辽西省委副书记。1946年调任合江省依勃桦地区党委书记、勃利军分区政委、三五九旅政委。1947年2月,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带领工作队进驻北满,恢复和发展鸡西、鹤岗等大型煤炭基地的生产。1947年始筹建东北煤矿工人干部学校(现为黑龙江科技大学)并担任该校首任校长。1948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副部长、部长,接管沈阳工业,恢复沈阳工业生产。

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部长,接着以华北重工业部为基础改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和机械工业部,陈郁任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部长。 1951年起兼任中国矿业学院院长。1955年燃料工业部被拆分后,陈郁任煤炭工业部部长。1957年8月起陈郁任广东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省委第一书记)、省长。1961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兼广东省省长。1968年2月任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第八十屆中央委員

1974年3月21日在廣州逝世,享年73歲。

家庭

妻子袁溥之(1904-1994)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新頭銜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部长
1949年10月-1954年9月
繼任:
陈郁
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部长
前任:
陈郁
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部长
1954年9月-1955年7月
机构撤销
前任:
陶铸
广东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1957年8月-1967年11月
繼任:
黄永胜
1928年7月19日中共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1928年7月至1945年6月任职
一中全会(1928年7月)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总书记) · 周恩来 · 苏兆征(1929年2月逝世) · 项英 · 蔡和森(1928年11月撤职) · 李立三(1928年11月增补)
政治局非常委委员
政治局候补委员
李立三(候补常委,1928年11月晋升) · 徐锡根(候补常委) · 杨殷(1929年8月被害) · 彭湃(1929年8月被害) · 罗登贤 · 关向应 · 卢福坦
三中全会(1930年9月)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总书记) · 周恩来 · 瞿秋白
政治局非常委委员
政治局候补委员
四中全会(1931年1月)
政治局常委
向忠发(总书记,1931年6月被捕叛变后被处决) · 周恩来 · 张国焘 · 王明(1931年6月代理总书记)
政治局非常委委员
项英 · 徐锡根 · 陈郁 · 卢福坦 · 任弼时
政治局候补委员
罗登贤 · 关向应 · 王克全(1931年2月开除出党) · 刘少奇 · 温裕成(1931年3月撤职) · 毛泽东 · 顾顺章(1931年4月叛变)
临时中央(1931年9月)
政治局常委
秦邦宪(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 · 张闻天 · 卢福坦(1933年1月叛变)
政治局非常委委员
康生 · 李竹声 · 陈云 · 王云程(1933年被捕叛变)
五中全会(1934年1月)
书记处书记
秦邦宪(总书记至1935年2月) · 张闻天(1935年2月任总书记) · 周恩来 · 项英 · 毛泽东(1935年1月增补)
政治局非常委委员
陈云 · 王明 · 康生 · 任弼时 · 张国焘 · 朱德 · 毛泽东(1935年1月晋升常委) · 顾作霖(1934年5月逝世) · 陈昌浩(1935年8月增补) · 周纯全(1935年8月增补) · 彭德怀(1936年1月参加政治局工作) · 林育英(1936年1月参加政治局工作)
政治局候补委员
政治局会议(1936年10月)
书记处书记
张闻天(总书记) · 毛泽东 · 周恩来 · 王稼祥
政治局非常委委员
政治局会议(1937年12月)
书记处书记
  1. 毛泽东
  2. 王明
  3. 张闻天
  4. 陈云
  5. 康生
  6. 任弼时(1940年3月参加工作)
书记处书记(1943年3月)
毛泽东(政治局主席) · 刘少奇 · 任弼时
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 · 王明 · 张闻天 · 陈云 · 康生 · 周恩来 · 朱德 · 项英(1941年3月遇害) · 王稼祥 · 任弼时 · 张国焘(1938年4月叛逃) · 刘少奇 · 凯丰 · 邓发 · 彭德怀
七中全会(1944年5月)[注 1]
全会主席团
  1. ^ 六届七中全会期间,由全会主席团处理中央日常事务,政治局及书记处停止履行职权。
« 第五届(八七会议后) → 第六届→ 第七届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49年10月21日至1954年9月27日)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秘书长
李维汉 习仲勋(1953年任命)
历次政务会议
 
 
  • 政务院秘书厅
  • 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余心清
  • 政务院人事局局长 孙起孟(1950年9月部门并入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
  • 政务院专家工作组组长 伍修权(1953年8月部门成立)
  •  
  • 政务院及其所属单位机构编制审查委员会主任 章乃器(兼)
  • 全国编制委员会主任 薄一波(兼)(1950年3月部门成立)
  •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 周恩来(兼)(1952年3月14日部门成立)
  • 中央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主任 沈钧儒(兼)(1953年1月9日部门成立)
  • 中央复员委员会主任 周恩来(兼)(政务院与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共同领导。1950年7月4日部门设立,1951年12月7日改为中央转业建设委员会
  • 中央转业建设委员会主任 周恩来(兼)(1951年12月7日部门设立)
  • 政务院劳动就业委员会主任 李维汉(兼)(1952年7月25日部门设立,1954年9月27日部门撤销)
  • 中央人民政府机关生产处理委员会主任 李富春(兼)(1952年2月29日部门设立,1954年9月27日部门撤销)
  •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 国务院(1954年9月-1959年4日)
     
     
    总理
    12 副总理
    秘书长
    秘书厅秘书长副秘书长
     
       

     1. 内务部  部长:谢觉哉
     2. 外交部部长 周恩来(兼)
     3. 国防部部长 彭德怀(兼)
     4. 公安部  部长:罗瑞卿
     5. 司法部  部长:史良
     6. 监察部  部长:钱瑛
     7.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主任李富春
     8. 国家建设委员会 主任薄一波 王鹤寿
     9. 财政部  部长:李先念
    10. 粮食部  部长:章乃器
    11. 商业部  部长:曾山
    12. 对外贸易部  部长:叶季壮
    13. 重工业部  部长:王鹤寿

    1956年拆为:

    冶金工业部  部长:王鹤寿
    化学工业部  部长:彭涛
    建筑材料工业部  部长:赖际发
    14. 第一机械工业部  部长:黄敬
    15. 第二机械工业部  部长:赵尔陆
    16. 燃料工业部  部长:陈郁
    17. 地质部  部长:李四光
    18. 建筑工程部  部长:刘秀峰
    19. 纺织工业部  部长:蒋光鼐

    20. 轻工业部  部长:贾拓夫 沙千里
    21. 地方工业部  部长:沙千里
    22. 铁道部  部长:滕代远
    23. 交通部  部长:章伯钧
    24. 邮电部  部长:朱學範
    25. 农业部  部长:廖鲁言
    26. 林业部  部长:梁希
    27. 水利部  部长:傅作义
    28. 劳动部  部长:马文瑞
    29. 文化部  部长:沈雁冰
    30. 高等教育部  部长:杨秀峰
    31. 教育部  部长:张奚若
    32. 卫生部  部长:李德全
    33. 体育运动委员会  主任:贺龙(兼)
    34. 民族事务委员会  主任:乌兰夫
    35. 华侨事务委员会  主任:何香凝
    36. 第三机械工业部  部长:张霖之
    37. 国家经济委员会  主任:薄一波
    38. 国家技术委员会  主任:黄敬
    39. 城市建设部  部长:万里
    40. 食品工业部  部长:李烛尘
    41. 水产部  部长:许德珩
    42. 农垦部  部长:王震
    43. 森林工业部  部长:罗隆基

     
    20+5 直属机构
    1. 国家统计局
    2. 国家计量局
    3. 中国人民银行
    4. 中央手工业管理局
    5. 国家测绘总局(1956年增设)
    6. 物资供应总局(1956年增设)
    7. 中国民用航空局
    8. 中央气象局
    9. 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
    10. 新华通讯社
    11. 广播事业局
    12.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对外文化事业局(1956年调整为对外文化联络局
    14.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
    15. 国务院法制局
    16. 国务院人事局
    17. 国务院档案局
    18. 国务院专家局
    19. 中央机要交通局
    20. 国务院参事室
    21. 国务院外国专家局(1956年增设)
    22. 国务院专家局(1956年增设)
    23. 国务院出国工人管理局(1956年增设)
    24.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25. 国务院总理办公室
    8 办公机构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第一届国务院 → 第二届国务院
    省委书记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省政府省长
    叶剑英 陶 铸 → 陈 郁 林李明(代) 黄永胜 刘兴元 丁 盛 赵紫阳 韦国清 习仲勋 刘田夫 梁灵光 叶选平 → 朱森林 卢瑞华 黄华华 朱小丹 马兴瑞 王伟中
    省政协主席
    陶 铸 区梦觉 王首道 尹林平 梁威林 吴南生 郭荣昌 → 刘凤仪 陈绍基 黄龙云 朱明国 → 王 荣 林克庆
    省监委主任
    各省正职领导人索引:京 · 津 · 冀 · 晋 · 蒙 · 辽 · 吉 · 黑 · 沪 · 苏 · 浙 · 皖 · 闽 · 赣 · 鲁 · 豫 · 鄂 · 湘 · 粤 · 桂 · 琼 · 渝 · 川 · 贵 · 云 · 藏 · 陕 · 甘 · 青 · 宁 · 新 · · ·
    中華民國 广东都督府都督
    张鸣岐 胡漢民 陈炯明(代) 胡漢民 陈炯明 苏慎初(公推) 张我权(自封) 龙济光
    中華民國 广东行政公署民政長
    胡漢民 陈昭常 陈炯明(兼署) 龙济光(兼署) 李开侁(署)
    附:中華民國 振武上将军督理广东军务
    中華民國 广东巡按使公署巡按使
    李国筠 → 张鸣岐(龙济光暂兼代) 龙济光(兼署)
    附:中華民國 广东督軍府督軍
    陸榮廷 陈炳焜 李耀汉(兼署) 莫榮新(陆荣廷任命)
    中華民國 广东省长公署省长
    中華民國 广东省长公署省长
    护法军政府任命)
    翟汪 → 张锦芳 莫榮新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广东省长公署省长
    (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广州中华民国政府任命)
    附: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广东总司令
    (孙中山护法军政府广州中华民国政府任命)
    中華民國 广东省长公署省长
    (广东省议会任命)
    附:中華民國 广东总司令
    陈炯明(自任)
    附:中華民國 督理广东军务善后事宜
    附:中華民國 督办高雷罗阳钦廉琼崖八属善后事宜
    中華民國 广东省长公署省长
    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命)
    附:中華民國 广东总司令
    附:中華民國 建国粤军总司令
    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任命)
    中華民國 广东省政府省务会议主席
    中華民國 广东省务委员会主席
    孫科 朱家驊(代)
    中華民國 廣東省政府主席
    朱家驊(代) 李济深 冯祝万(代) 陳銘樞 陳濟棠(广州国民政府任命) 林翼中西南政务委员会任命) 林雲陔 黄慕松 吴铁城 李漢魂 羅卓英 宋子文 薛岳
    附:(日军占领)
    广东治安维持委员会委员长
    附:(日军占领)
    广东省政务委员会筹备处主席
    广东省政府主席
    陳公博(陈耀祖代) → 陈耀祖
    广东省政府省长
    陈耀祖 汪屺(代) 陈春圃 褚民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廣東省人民委員會省長
    陶铸 → 陈郁 黄永胜
    附: 广东省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廣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
    习仲勋 刘田夫 梁灵光 叶选平 → 朱森林 卢瑞华 黄华华 朱小丹 马兴瑞 王伟中
    • 参见:广东巡抚
    • 两广总督
    • 广东行政长官列表
      各省行政长官索引:京 · 津 · 冀 · 晋 · 蒙 · 辽 · 吉 · 黑 · 沪 · 苏 · 浙 · 皖 · 闽 · 赣 · 鲁 · 豫 · 鄂 · 湘 · 粤 · 桂 · 琼 · 渝 · 川 · 贵 · 云 · 藏 · 陕 · 甘 · 青 · 宁 · 新· 港 · 澳 ·
    规范控制数据库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国际
    • FAST
    • VIAF
    • WorldCat
    各地
    • 美国
    人物
    • Trove
    其他
    • HKCAN